​可降解塑料如何“驗真身”?一起來圍觀
2023-01-31 20:46:06


市場上宣稱可降解的吸管、購物袋,是真是假,如何驗明“真身”?現在就跟隨揚子晚報記者走進江蘇省質檢院、國家食品包裝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江蘇)的實驗室一探究竟。


“史上最嚴”禁塑令已實施兩年多
根據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2021年1月1日起,將禁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塑料餐具及一次性塑料吸管等。相比2008版“限塑令”,這一版的“禁塑令”堪稱“史上最嚴”——從“限”到“禁”,不僅意味著管控力度的增強,而且意味著監督管理機製更加完善。
隨著禁塑令的出台與實施,市場對於可降解塑料製品的需求也迎來了爆發式增長。現在,大型超市曾經的塑料購物袋已被可降解塑料袋取代,飲品店的塑料吸管也變成了紙吸管或者PLA可降解吸管。

“偽降解”擾亂市場
但需要關注的是,由於缺乏統一的生產監管標準,市場上也出現了打著“可降解”旗號的“偽降解”產品。
江蘇省質檢院的檢驗人員介紹說,我們所說的可降解塑料,是指在一定條件作用下,最終可完全分解變成二氧化碳或甲烷、水及其它生物質的塑料。但目前市麵上一些所謂的可降解塑料,則是把傳統塑料和各種降解添加劑或生物基塑料混合在一起,有的甚至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原料,卻依然聲稱“可降解”。

超長待機實驗“驗真身”
那麼,可降解塑料中的“李逵”“李鬼”如何辨別呢?在江蘇省質檢院、國家食品包裝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江蘇),有一項“超長待機”的實驗可以去偽存真。
檢驗人員介紹說,首先是要將樣品剪碎,隨後將樣品與堆肥土混合,隨後放入特定容器並模擬垃圾填埋場環境進行“超長待機”實驗。一般經過3至6個月的實驗,方可驗明真身。
“通過實驗數據我們可以發現,二氧化碳釋放量隨著時間增長而增多,目前已經達到60多克,通過計算我們還可以發現,樣品的分解率已經由2月份的0%逐漸上升到80%。”實驗期間的數據,則將完整記錄這一過程。

可降解塑料也有短處
據悉,目前市麵上真正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材質通常為聚乳酸(PLA)、PLA+PBAT+澱粉(St)或是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AT)。如果產品材質含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乙烯(PE),那麼就是“偽降解”無疑了。

需要提醒的是,可降解塑料雖然對環境比較友好,但因其可降解的特性,保質期比一般的塑料袋要短,而且強度也有所下降。此外,過高溫度會影響PLA吸管的體驗,熱飲最好不要使用。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薛玲

特別聲明:本文為揚子晚報新媒體平台“紫牛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個人或機構觀點,與紫牛號立場或觀點無關。紫牛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如因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聯係揚子晚報法務部。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