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影像誌】
“三查七對”,執行醫囑曾經是護理工作的代名詞,而在江蘇省腫瘤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腫瘤)有這樣一群人,她們不是隻會打針、發藥的“小護士”,而是利用專科知識為患者解決疑難問題的“大專家”。她們中有已經單獨開設專科門診16年的國際造口專家,帶領的專科年門診量近萬人;有為300多斤患者成功靜脈置管的靜療護士,有用自創中藥貼止住患者難治汗證的中醫護理人……據悉,該院已經開設傷口造口、淋巴水腫、血管通道、腫瘤營養、腫瘤心理等護理專科門診,在腫瘤患者護理上對接國際先進理念、開展最新診療技術,一直走在行業前列。在“5·12”國際護士節來臨之際,我們走近這些護理專家,了解她們為患者解困紓難的故事,感受他們“永遠為患者做對的事”的堅持。
肚子上開“口”,糞水呼呼往外冒
“您的學生在護理造口過程中,遇到一個貼不住造口袋的患者……來門診處理了兩次,也是當天回去就漏了。是個小腸造口,就隔一兩分鍾就這麼排一次,給他用了水膠體也貼不住……”
羊麗芳是江蘇省腫瘤醫院的江蘇省第一批國際造口治療師、淋巴水腫治療師,在她的微信裏,有著不少這樣的求助短信,這條求助來自甘肅的護士小劉,小劉發來的視頻裏,患者肚子上的造口,汩汩地往外冒糞水,止都止不住。通過羊麗芳的遠程指導,解決了患者的大難題。
有位女患者來造口門診的時候,造口完全凹陷在裏麵。造口袋動不動就滲漏,糞水汙染傷口,還弄髒床單被褥。通過調整後造口袋終於貼住了,患者的丈夫特別感激,他說以前造口漏了就要幫忙換,現在終於能睡一個好覺了。
腸癌、膀胱癌等發病率在逐漸增高,手術後需要腸道、尿道造口的患者也越來越多。隨著外科手術水平的提升,可以保住肛門的低位直腸癌患者多了,但需要做臨時造口的患者也多了。臨時造口會在身體上存在3-6個月,形狀不規則,並且都是水樣便的回腸造口,更容易出現造口袋貼不住的情況。專科護理解決了這類患者的難題,不僅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也提升戰勝疾病的信心。
江蘇省腫瘤醫院傷口造口門診成立於2007年,處理各類急慢性傷口。江蘇省腫瘤醫院是國際造口治療師學校的臨床實習基地,院外疑難傷口、造口護理會診門診量不斷上升,至2022年省腫瘤醫院傷口造口年門診量達到9600人次左右,2015年首先開設淋巴水腫綜合消腫治療門診,至今治療約600例纖維化嚴重的淋巴水腫患者。大大提高了淋巴水腫患者的生存質量。
“生命管道”出問題,“碼”上就能谘詢
腫瘤治療藥物通常毒性大,腐蝕性強極易對血管內壁和皮膚造成損傷,因此要為患者開通一條中心靜脈通路,PICC就是一群具有專業資質的專科護士為患者開通的生命通道。維護得當,這根管可以在病人體內“呆”上一年左右的時間,減少患者反複治療穿刺的痛苦,既可以解決病人的化療問題,還能解決病人長期營養的問題,但植入和維護,都會遇到難題。與其他醫院PICC多散在各個科室不太一樣的是,江蘇省腫瘤醫院從2012年就設置了全院集中的血管通路中心,解決各種臨床疑難置管問題,不少患者到這個門診,已經是抱著最後一絲希望。
“我們的置管患者中,有300多斤完全找不到血管的患者,有90多歲戴著心髒起搏器的老人……我們在心電、超聲引導下,為患者一舉成功置管。”血管通路中心施如春護士長告訴記者,有些置管還需要在體內打“隧道”。“我們接診過一位喉癌的疑難患者,手臂上淋巴水腫無法輸液,輸液入口在股靜脈上,也就是在大腿根部。如果PICC導管置在這裏,患者走路上廁所都會很困難,於是我們想辦法做了一個很長的隧道,把導管入口從股靜脈移到大腿上,成功讓導管保留了一年時間,完成了它的治療使命。”
導管不僅要能放得進身體,還要管得好。很多患者回家以後護理不當,可能會導致並發症的發生,所以要重視全程管理。施如春介紹,現在,他們給每一位患者的維護手冊上都會貼上護理平台的碼。通過掃碼進群,患者回家後有問題也能及時聯係群裏的老師谘詢,實現自主居家護理。
“我們目前有8名血管通路專科護士,全年置管量達到了7000多人次,門診維護量達15000多人次,個華東地區處於前列,還承擔了周邊省份的疑難置管會診任務。科室目前還開展了多項科研項目,承擔了江蘇省腫瘤專科護士和靜脈治療專科護士的培訓及實踐任務,每年全國各地慕名來進修的護士就有百餘名。”施如春說,“生命不息,脈通不止,隻要患者生命不停息,我們就能為他開通靜脈通路”。靜脈治療需求量很大,她們希望能培養出一顆顆“種子”散播出去,讓先進技術惠及更多患者。
小小臍貼,三天止住患者“大汗淋漓”
“我是學中醫護理出身的,到了臨床以後,也希望能夠學以致用,把所學運用到腫瘤治療上去。”在鮑婷婷看來,腫瘤患者首先要接受手術治療、放化療等標準治療流程,中醫可以作為各種治療的輔助治療,解決患者治療過程中各種副反應難題。
汗證就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副反應。鮑婷婷告訴記者,腫瘤患者的汗證不同於普通人的出汗,可能比日常門診上能見到的盜汗患者要嚴重得多。她遇到過一位化療後的患者,一動不動都能滿身大汗,汗濕到透過病員服,連病床上的墊子上都有好大一塊濕印,現代醫藥也沒有很好的辦法。“我在查資料的時,想到可以運用酸味中藥收澀的作用,可以用來固攝汗液,於是我就選了五味子,穴位則取的是選擇了有著‘一源三歧’之稱的神闕穴,從中醫角度而言,它位於臍中,是任、督、衝脈的三條經絡的‘交通要道’,同樣從現代醫學角度而言,臍是腹壁的最後閉合處,表皮角質層較薄,因此這個穴位更利於藥物的滲透和吸收,這也是我後期研究和發明處理腫瘤治療常用的治療方式。”
五味子磨成粉貼在肚臍,一天4-6小時,敷下來患者的汗就少了很多,很多患者三天就完全緩解了。後來鮑婷婷還改進了藥方,根據腫瘤患者肝瘀、氣陰兩虛的基本病機加了益氣養陰柔肝的藥物,還添加了解表透皮的桂枝,以醋作為溶劑調和藥粉,一來防止藥粉直接填在臍部不易清洗,二來增加其收澀斂汗的效果。對於容易過敏的患者,她采用攤藥法,填加綿紙防治藥物直接接觸開來的刺激性。數度改進形成了成熟的“扶正斂汗貼片”。現在省腫瘤醫院好多患者隻要一有汗多的情況,就會開扶正斂汗貼片,5天的有效率高達90%。
鮑婷婷用中醫藥來解決患者腫瘤治療相關副反應的難題還有很多,比如止吐藥止不住的惡吐,打針解決不了的呃逆,化療帶來的便秘、神經毒性等等,都可以用中醫適宜技術來解決。發揮中醫藥的作用,鮑婷婷還有很多研究規劃。“防大於治,治療的速度永遠趕不上發病的速度。我們中醫最擅長講的就是治未病,從本身體質的偏頗開始糾正,就能很好地去防腫瘤。”
敘事護理,心理會診當好醫患“情緒守門人”
“沒事的,會好的,堅強點,樂觀點,這樣的安慰對患者來說其實很蒼白。”安慰腫瘤患者,很多人都會說出以上這些詞,但實際上對於患者的安慰是有限的。江蘇省腫瘤醫院心理護理學組組長程芳說,她們很早就意識到了心理支持對癌症患者的重要性,在2013年成立了心理小組,2018年又將敘事護理引入到了工作中。與蒼白的安慰不一樣的是,敘事護理會教授護士溝通技巧,采用共情式傾聽與回應,給予患者和家屬正向引導,幫助患者和家屬重建積極的應對方式,緩解負麵情緒,減輕心理痛苦。
心理護理學組成員與患者交流
目前該院心理學組核心成員有十幾人,聯絡員有三十多人,大多獲得了國家二級或三級心理谘詢師資質,分散在醫院各個科室。患者入院後,會接受心理痛苦篩查,對患者進行分級心理幹預,必要時轉入精神科,進行藥物治療。
程芳的手機號,也成為全院的心理會診熱線號碼。對梳理出來的需要重點關注的患者,心理護理學組每個月都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來負責心理會診,這些“值月護士”基本都有二級或三級心理谘詢師資質,在敘事護理方麵也小有心得。在患者願意的情況下,心理護理學組護士會和患者溝通上1-2個小時,之後視患者情況也會有跟蹤隨訪。
“撥通心理會診熱線號碼的,除了患者和患者家屬,還有護士、實習生等。”程芳說,腫瘤患者在疾病診治過程中,時常會有負性情緒的產生,麵對腫瘤患者的醫護,也會承受更多患者的負麵情緒,麵對的衝突也會更多,這部分醫護大多生活上也處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家庭負擔很重,工作壓力大,所以醫院心理小組也經常開展心理活動,像是“巴特林小組活動”聚焦醫患關係的討論;疫情期間調研全院護士壓力,在每個大科層麵開展感恩訓練;通過線上讀書會,閱讀溫暖的文字來緩解醫護壓力……“心理護理學組要做好醫患情緒的‘守門人’。”程芳表示。
通訊員 胥林花 常惜悅
實習生 駱靜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