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劉雲鶴,江蘇宿遷宿城人,1943年生。職稱副編審。曾任江蘇省原縣級宿遷市地方誌辦公室主任。花費10年心力總纂160萬字《宿遷市誌》。該誌書於1997年8月獲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中國社會科學院頒授“全國地方誌獎二等獎”。是史誌前賢後繼者,業餘書法篆刻愛好者。師從沙曼翁、陳壽榮、孫龍父諸前輩。1987年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1994年加入西泠印社。兼任江蘇省書協第二、第三屆理事,南京印社第二屆副社長,江蘇省文聯第六屆委員會委員。受聘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煙台大學文經學院、魯東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2009年中央數字電視書畫頻道播放13分鍾專題片《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西泠印社社員劉雲鶴》。陸續出版《現代印選》(與陳壽榮合編)《現代篆刻家印蛻合集》《劉雲鶴藏恩師印集》(方介堪、陳壽榮、沙曼翁印集全三冊)《劉雲鶴學術文集》(含《續編》)《宿遷曆史研究彙編》《劉雲鶴篆刻附小篆辨似》《劉雲鶴書法集》等著作。
【一、評論文章】
翩翩雲鶴天下風
——記劉雲鶴先生
胡 旭
劉雲鶴先生是江蘇省宿遷市人,在地方史誌、地域文化的研究及書法、篆刻的實踐與理論方麵,皆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業界皆為之矚目。先生生於寒素之家,長於閭巷之間,學於動蕩之時,成於清平之世,不惟多能,實乃專精。此中自有發人深省者,故敬而記之。
一
劉雲鶴先生1943年生於江蘇省宿遷縣縣城一個較為貧困的家庭。父親和六個哥哥皆以理發為業,母親和一個姐姐則務農。先生10歲時,父親病故,家境日艱。他1950年秋開蒙讀小學,1956年夏考取馬陵初級中學,1959年夏考取宿遷縣師範學校。1960年夏,僅僅讀了一年師範、年僅17歲的雲鶴先生就因家貧而輟學謀生。他先後在霸王人民公社東大小學(縣城)和井兒頭(鄉)民辦初級中學當“代課教師”。後至縣文化館、宿遷會堂(後改名“宿遷劇場”)、縣電影管理站當“美工”“宣傳員”,並無正式編製。1966年末,進“江蘇玻璃廠”當工人。1980年重回宿遷劇場當美工。1985年調入宿遷縣政協搞“文史”資料工作。1986年因“自學成才”成績突出,被破格錄用為幹部,調入新組建的“宿遷縣地方誌辦公室”,先後任副主任、主任。1988年,任《宿遷市誌》總纂。1992年,經江蘇省出版專業高級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評審,被破格評為高級職稱“副編審”。1996年底,其總纂的縣級《宿遷市誌》,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1997年調入新組建的地級宿遷市文聯,任秘書長。2001年7月,提前兩年退休。
雲鶴先生在工作之餘,愛好書法篆刻藝術。1987年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1994年加入西泠印社。兼任江蘇省書法家協會第二屆、第三屆理事會理事,南京印社第二屆副社長,江蘇省文聯第六屆委員會委員。退休後,應聘為煙台大學文經學院、魯東大學藝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二
劉雲鶴先生幼喜書畫,然無緣深造。輟學後迫於生計,備嚐艱辛。幸拜識本地耆宿陳書樵、徐慕農、竇燕客、胡石儂、黃龍諸前輩,在他們的引導下,與書法篆刻結下了不解之緣。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他通過公差之暇登門麵謁及日常書信請教的方式,得到了南京丁吉甫、濰坊陳壽榮、揚州孫龍父、亚博体育 彩票 沙曼翁、杭州諸樂三和劉江、溫州方介堪、福州潘主蘭、天津孫其峰等前輩大師的多番指教,不僅彌補了輟學而致的諸多缺失,而且開闊了眼界,增加了學識,提升了見解。他曾感慨萬千地說:“我在做學問和做人做事上的長進,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多虧諸多前輩對我的悉心教導。”雲鶴先生收藏諸多前輩的書法信劄,僅陳壽榮先生的就達260多封。這些前輩的諄諄教誨與大力提攜,也正是雲鶴先生虛心好學的體現。
雲鶴先生學習書法,從篆書入手,博涉隸、楷、行、草。篆刻以漢為基,上至古璽,下逮明清印章,莫不鑽研,追求渾厚典雅之風貌。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展,或在專業報刊發表,或被有關博物館收藏。他銘記前輩們的教誨:沒有文史方麵的底蘊,書法篆刻是進不了大雅之堂的,隻能是寫字匠、刻印匠。他投師訪友或在圖書館、博物院學習、考察時,常隨機在紙片上記錄,廢寢忘食地多學、多問、多記、多思。偶有所悟,輒記備忘。日積月累,積存了不計其數的“參考資料”,待用時則憑記憶在零散的資料中“海底撈針”。在上有老母下有四個子女的家庭重負下,他通過擠時間發奮學習,樂此不疲。特別是老母病癱的四年間,雲鶴先生夜以繼日,邊護理,邊學習,直至老母87歲去世。那幾年,他吃苦最多,但學習收獲最大。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雲鶴先生曾撰寫《創始刻治石印初探》《創始刻治石印再探》等學術論文,分別在香港《書譜》、杭州《西泠藝叢》等雜誌發表。此後他又陸續在上海《書法》《書法研究》、台灣《印林》、湖北《書法報》、河南《書法導報》《青少年書法報》等專業報刊上,發表了百餘篇學術論文和隨筆。其中《高鳳翰硯史研究》《嶽飛遺印係偽托》《鑄印辨析》等因觀點新穎、見解獨特而得到業內同行的關注和讚賞。
本世紀初,雲鶴先生退休,但退而未休,多年的學術積累孕育了豐碩的成果。已屆花甲的雲鶴先生,陸續出版了多部著作,代表者有《現代印選》(與老師陳壽榮合編)《劉雲鶴學術文集》(含《續編》)《劉雲鶴藏恩師印集》(方介堪、陳壽榮、沙曼翁印集全三冊)《現代篆刻家印蛻合集》《劉雲鶴篆刻附小篆辨似》,其中後二書影響尤為廣泛。
《現代篆刻家印蛻合集》由上海學林出版社2013年出版,收集自1900年代至1980年代905位印人的作品,展現了20世紀印壇的整體風貌。著名印學家孫洵在《序言》中說:“雲鶴社兄是從藝術史的角度編輯這部印壇巨著的,在一定程度上鉤畫出現代篆刻史的輪廓……該巨著在中國印學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浙江省考古學會會長、西泠印社理事毛昭晰先生讚揚是書“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大事!是繼丁吉甫、陳壽榮編輯現代篆刻家印選之後的又一力作”。著名文藝評論家唐吟方先生致信雲鶴先生:“《現代篆刻家印蛻合集》收錄的印作之數空前絕後……不惟可作欣賞,它還是研究當代篆刻創作、風格流變重要的參考書。”江蘇省書協副主席王冰石先生致信雲鶴先生:“《合集》乃兄幾十年搜集積累,現代印人作品可謂備矣。真心血之結晶也……彌補了當今出版界的空白。功莫大焉!功莫大焉!”山西省書協副主席沈曉英致信雲鶴先生:“這部巨著不僅在現代篆刻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而且對研究中國印學史更有其重要的意義。皇皇巨製,功在千秋!”江蘇省著名書法家、地級宿遷市政協原副主席吳應寧先生撰聯讚曰:
傾數十年精力,搜尋,鉤沉,耐得寂寞,破費錢財,誰能為之?
集幾千家菁華,篩揀,評說,去蕪存真,兼收並蓄,舍我孰歟!
此外,西泠印社副社長李剛田、童衍方,理事餘正、徐暢、韓煥峰、範正紅、熊伯齊,以及蘇金海、魏傑、欒傳益、張鬱明、柴建方等友人,或來信,或賦詩,交口稱譽,遂使是書名聞天下。
《劉雲鶴篆刻附小篆辨似》由西泠印社出版社2019年末出版,是書從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挑選出1200餘個易混淆的篆字,以兩相比較的方式,從形音義上加以辨別,附錄在篆刻作品之後。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深入挖掘,發揚光大,深受書法篆刻家和書法篆刻愛好者的好評。上海書畫出版社編審茅子良先生評價是書:“極富新意,正本清源。對刻印者,對我輩看書稿者,均將大有助益,實屬功德無量。”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言恭達先生致信雲鶴先生:“所附小篆辨似一覽甚好,解惑析疑,正本清源。”書法篆刻界的友人類似讚譽甚多,不一一枚舉。
雲鶴先生嚐曰:“篆刻家必須是書法家,尤其是篆書家;雖不一定是畫家,但必須懂畫理;雖不一定是文學家,但必須要有深厚的文學底蘊;雖不一定是文字學家,但必須涉獵我國文字的源流正變;雖不一定是曆史學家,但必須對書史書論、印史印論、畫史畫論,有所研究,有所見解。不僅要有藝術素養,更要有道德品質上的修養。”這既是他數十年來受諸多前輩的教誨、熏陶,而對篆刻家“概念”的精妙理解,也是其堅持實踐、博學深思後的深刻感悟,其在書法篆刻方麵素養精深,實亦題中應有之意。
壽開八秩的雲鶴先生,並未就此打住。他計劃從自己數十年所作書法作品中精選若幹,結集出版,目前已做好規劃,西泠印社執行社長劉江先生已題寫《劉雲鶴書法集》書名備用。老驥伏櫪,誌在千裏,他必將給我們帶來更大的驚喜。
三
雲鶴先生在“地方史誌”編撰方麵,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20世紀80年代中期,全國興起首輪編修“社會主義新方誌”的熱潮。1986年宿遷縣組建地方誌編纂委員會,開展修誌工作。下設辦公室,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在抽調組建縣誌辦的人員時,畢業於大學曆史係、中文係而官至科、局長者,鮮有願到“縣誌辦”坐冷板凳者。雲鶴先生沒有正規文憑,僅以工人身份“自學成才”而被破格錄用為幹部,縣政府居然任命他為主持工作的縣誌辦副主任和總纂,可謂知人善任。數年後,又被任命為縣誌辦主任。
雲鶴先生入主縣誌辦後,工作千頭萬緒,其中最棘手的,是縣誌辦的編製問題。最初實際上隻有他一個人的編製。麵對這樣的困局,雲鶴先生多次到縣編製委請求擴編,經過幾年的努力,陸續增至2人、4人、6人,此後就不再增加了。財政局按人頭數下撥的辦公經費,少得幾乎無法外出調研。當時各級領導對此類文化建設重視程度不夠,修誌工作舉步維艱。雲鶴先生還有一個難言的苦衷,是新調入縣誌辦的工作人員,能勝任修誌業務的寥寥無幾,大多是靠“後台”把縣誌辦作為“跳板”,短暫停留後則另擇高枝。無可奈何之下,雲鶴先生隻好聘請業務較好的幾位離退休人員,來協助工作,彌補濫竽充數者的工作缺失。
宿遷縣誌的修撰,始自明朝萬曆五年(1577),有清一代及民國初期續之。本屆縣誌是用現代語體文記述的通古貫今的“通誌”,上限因事而異,力溯其發端,下限截至1990年底,概述、大事年表、人物、附錄延至1993年底。包括自然、地理、曆史、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方麵麵的曆史與現狀,可謂地方的百科全書,篇幅宏大,任務艱巨。雲鶴先生帶領大家多次為各部門、鄉鎮抽掉的修誌人員辦學習班。同時,耐心搜集資料,認真討論凡例,精心編製大綱。在謀篇布局上下功夫,力求突出地方特色。麵對紛繁複雜、真假參半的曆史文獻、民間傳說、當代材料及數據,仔細辨別,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妥善處理,擇善而從。改稿、定稿的浩繁工作,集於總纂雲鶴先生一人之身。他深感責任重大,如履薄冰。個中艱辛,一般人是難以想象的。
在修誌過程中,雲鶴先生熬過了無數不眠之夜。據說有一次夜深人靜,他在家中伏案改稿,沉浸其中而進入忘我狀態。身旁電茶壺的開水哨響了,他竟充耳不聞。壺中的電線圈燒斷了,他依舊懵然不知。稿件改畢一看,壺裏僅剩半壺水了。因常年超負荷工作,雲鶴先生身心健康嚴重受損,以至於有一次在參加“敕賜極樂律院”張守躍書法展覽開幕期間,於餐桌旁當場休克。
修誌者要具備“史德”和“史膽”。不唯書,不唯上,隻唯實。經曆過“浩劫”的那一代人,大多心有餘悸,不敢秉筆直書,而慣於“粉飾”“造假”“回避”。作為本屆修誌的主持者,雲鶴先生雖不敢奢望“享譽”後世,卻也不甘於落個“諂佞”的罵名。繼承古代史官優良的撰史傳統,以西漢司馬遷“不虛美、不隱惡”為榜樣,是他的“初心”。凡是符合入誌條件的人與事,千方百計搜尋;凡不符合者,不管何人何事,堅決摒除。對於一些必須記載的“敏感”重大事件,也決不“回避”!
1996年12月,在曆經十個寒暑後,160萬字的縣級《宿遷市誌》,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天道酬勤,這部凝結著雲鶴先生和他的同事們心血的巨著,獲得學術界的廣泛好評。中國曆史博物館研究員傅振倫先生、南開大學資深教授來新夏先生、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盛思明先生、安徽大學曆史係教授林衍經先生等著名方誌學家,皆撰文對縣級《宿遷市誌》予以高度的評價,尤其對該誌遵循史德秉筆直書的精神予以充分認可。《江蘇地方誌》1997年第3期開辟“新誌評論”專欄,刊載了上述四位權威專家的評論文章。1997年8月,縣級《宿遷市誌》榮獲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中國社會科學院組織評選的“全國地方誌獎”二等獎,這是對雲鶴先生和他的團隊十年心血的最大肯定。
雲鶴先生一直謙虛地說自己編撰地方誌是“曆史誤會”“歪打正著”,其實他是具備修誌素質的合適人選。縣級《宿遷市誌》的成功並在全國獲獎,撰寫多篇頗有獨到見解、有份量的地方史誌考辨文章,就是最好的證明。為此,雲鶴先生對當年將他調進縣誌辦的朱玉振縣長(後任地級宿遷市委副書記)、撤縣改市後的王元奎市長(後任地級宿遷市政協副主席)、老幹部朱躍亭及另外幾位離退休老同誌、與他同舟共濟的助手姚亞青、楊繼萍等同誌,都表達了由衷的感謝。
劉雲鶴先生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麵的,在書法、篆刻與史誌編撰方麵各有千秋,難分軒輊。但在他心中,兩者是有區分的,分量也不一樣。誠如他自己所言:“我把修誌工作看作‘大我’,把自己書法、篆刻方麵的愛好看作‘小我’。對曆史負責,對現實負責,對未來負責,是我始終如一、堅定不移的信念。完成這一曆史使命,我願足矣!”自強不息,誌存高遠,這就是雲鶴先生的精神境界。明人戈鎬讚揚其時高士周玄初瀟灑多能,雲“香案靈文一篆通,翩翩雲鶴天下風”(《來鶴詩贈周玄初》),將此移用於雲鶴先生,其實也是恰如其分的。
作者:胡旭,江蘇泗陽人,廈門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
【二、書法作品】
西泠印社百廿誕辰紀念自撰聯句並書
(一)篆書釋文
四君結社研金石,百廿年,孤山襄盛舉;
七耆掌門立藝規,千秋業,西泠繼輝煌。
(二)篆書釋文
西泠書畫印,筆底煙雲,融今彙古;
名社老中青,人之龍鳳,繼往開來。
為江蘇宿遷項羽故裏鑄“霸王鼎”書銘文
為山西太原老書法家崔耀南書法冊題跋語
自撰詩並書:
人傑地靈換新天,騰飛建市欲圖南。
與時俱進興華夏,造福子孫億萬年。
為山東淄硯書“墨香開國”銘文
【三、篆刻作品】
釋文:年八十後書
釋文:隻有竹蘭是知音(連款)
釋文:海上清風聲有韻;山間明月色無塵
釋文:韌齋(連款)
釋文:尋夢者之歌
釋文:而今邁步從頭越(連款)
【四、影像集錦】
劉江先生與劉雲鶴(2008.10.24杭州)
韓天衡與劉雲鶴(2008.10.24杭州)
陳振濂與劉雲鶴(2008.10.24杭州)
李剛田、童衍方與劉雲鶴(2008.10.24杭州)
餘正與劉雲鶴(2008.10.24杭州)
王冬齡與劉雲鶴(2008.10.24杭州)
範子登先生與劉雲鶴(1998.9.16北京)
宿遷市曆史研究會首任會長朱玉振與程芳銀劉雲鶴等參觀史誌展覽(2008宿遷)
陳偉、吳應寧與劉雲鶴(2001.8宿遷)
竇燕客先生與劉雲鶴(1987宿遷)
左排:尉天池、劉雲鶴、王冰石、朱壽友、徐利明、黃之凡(1998.南京)
前排右起:華非、王田、陳壽榮、市領導、遊壽、許亦農、韓天衡、劉雲鶴、李元茂。(1983.9哈爾濱《當代印學討論會》)
左第二人起依次:鞠稚儒、李元茂、童衍方、韓天衡、林鵬、石躍峰、劉雲鶴、王敬之、張耕源、孫家潭、金運昌、劉曉強
前排左第4位~第9位:江蘇省文聯章主席、故宮博物院王副院長、全國文聯楊副主席;中國書協主席張海、副主席言恭達、沙曼翁哲嗣沙培德。
第二排左第2位~第7位:劉恒、金運昌、華人德、劉雲鶴、孫洵、李剛田。(2015.11.8北京故宮建福宮《沙曼翁百年誕辰學術研討會》)
總編輯:蔡嘯泉
編 審:蔡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