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學課堂展示“接地氣的教學成果”!這場關於“兒童問學”的成果彙報展示會在中華附小舉行
2023-11-16 14:41:49

11月9日上午8點半,“十四五”2021年度教育部重點規劃課題“項目化學習視域下兒童問學課堂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成果彙報展示會在南京市中華中學附屬小學順利舉行。有關單位領導以及建鄴區中小幼學校多名一線教師參加了本次彙報會。會上,來自中華附小的四位名師分別帶來了語、數、英和綜合課程的兒童問學課堂展示,並邀請教育專家蒞臨現場指導,為兒童問學課堂的高質量發展指點迷津。據悉,兒童問學課堂是以“問”為特征,以“學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是以問啟思,以問促學,問學相生,孕育精彩觀念並促進學生最優化發展的教學新樣態。


問學課堂展示“接地氣的教學成果”

把“老師教”變成“兒童問”



當天上午8點半,語、數、英和綜合課程的兒童問學課堂展示在中華附小同步進行。深耕教學一線的中華附小各科教師,將最“接地氣”的教學創新實踐成果,濃縮凝練在短短的一堂課之中,以最直觀的方式展示了“兒童問學課堂理論”在實際教學中的亮眼之處。



“戲園子老板一直讓梅蘭芳演戲,難道他是日本人嗎?”“課文標題能不能改成《梅蘭芳蓄須拒演》?”“梅蘭芳為什麼不在日本人的舞台上表演,反而抗戰勝利之後才表演呢?”“生活中還有哪些像梅蘭芳一樣有氣節的人?”語文老師戴琰在四年級上冊《梅蘭芳蓄須》一課的教學中,將孩子們學習課文時寫下的“提問卡”貼在黑板上,重新分類、歸納,聚焦於課文本身,引導孩子們互相回答對方的疑問。這種把“老師教”變成“兒童問”的教學模式,使得課堂的主動權回到孩子手裏,在一問一答之間,梅蘭芳的形象逐漸豐滿立體。該校一年級學生趙彧的媽媽作為家長代表與記者分享了她的聽課感受:“小時候也上過《梅蘭芳蓄須》這節課,但是戴琰老師循循善誘的提問和深入淺出的教學語言,讓這篇課文更顯深度和高度。”



630ml的果汁正好裝滿7個杯子,如果7個杯子同樣大小,可以直接算出每個杯子的容量,那麼,如果杯子不一樣大該怎麼去算?胡金強老師的六年級數學課堂,在上課伊始就設計了一個總問題,以此來引發孩子們的思考。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老師的提問和引導,孩子們解決問題的策略也在交流討論中由模糊到清晰。



英語老師陳星的五年級《Unit7 At weekends》一課,通過解決學生提出的關於文本事實性知識的“近景之問”,帶領學生走進文本,獲取並梳理知識。通過處理思維遷移度較高的“遠景之問”帶領學生內化並運用所學知識,逐漸深入學習“怎樣去規劃一個周末”的遷移創新性問題。



走進三年級《直升機的奇幻旅程》綜合課堂展示教室,孩子們分組討論的熱烈氛圍撲麵而來。“直升機有什麼用?”“除了幫助警察叔叔巡邏,直升機還可以做什麼?”在魏建芳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發散思維熱切討論,同時也學習了傾聽。


中華附小黨支部副書記胡江碧致辭


記者從中華附小黨支部副書記胡江碧的致辭中了解到,中華附小在區教育局和區教師發展中心的領導和各位專家的關心和支持下,一直致力於教研與科研“雙研合一”的大膽研究與實踐,希望通過科學的方法和路徑,推動學校整體辦學質量的提升。希望能通過今天的現場會為大家呈現出一個充滿活力、富有成效的兒童問學課堂樣態,期待通過這次活動,在領導、專家的傾心指導下,進一步推動兒童問學課堂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深入發展。


如何用好兒童問學工具?

名師沙龍在研討中碰撞思維火花


兒童問學課堂展示圓滿結束,在場觀眾意猶未盡怎麼辦?南京市中華中學附屬小學教科室主任時珠平與戴琰、胡金強、陳星和魏建芳四位老師,就《兒童問學課堂的工具和管理》議題展開研討。



戴琰老師分享了《梅蘭芳蓄須》一課中兒童問學工具的設置。她表示,語文課是培根鑄魂、啟智育人的核心課程,《梅蘭芳蓄須》在一個頗具革命色彩的學習單元裏,這個單元意在引導學生關注人物和事件,在愛國誌士的言行壯舉中受到感染,從而領悟並踐行單元導語中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此時,就需要設置貫穿課堂前中後期的“問學任務單”,讓學生的學習與他的生活產生聯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不僅重視他們問的是什麼,更在乎培養他們麵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的兒童問學課堂常態化的放慢節奏,關注到學生的每一個問題,並且盡力讓這些問題折射出問題背後學生的真實需求。”


胡金強老師分享了善用問學任務單和問學口令這兩種問學工具上課的感受。他表示,前者有助於孩子們用提問來驅動學習,讓學生自己補充條件,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辦法。後者則是用“小問號準備好,龍江學子愛思考”這類口令,提醒學生要像小問號一樣多學多思。


“課前我會用問學任務單收集學生們對預習課文產生的問題,經過梳理,這些問題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更接近課文細節知識獲取的近景之問,另一類是思維遷移度較高,更加觸及學生認知結構和信念體係的遠景之問。”陳星老師在課堂之中通過解決近景之問,幫助學生獲取與梳理文本知識,通過解決遠景之問,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內化與運用。在“近景之問”與“遠景之問”的融合處理中,學生思維從也從低階走向了高級,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綜合學科更多地重視學生們的情緒管理,因此,問學任務單、鬧鍾和問學口令的結合使用會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魏建芳老師介紹道:“每個孩子先在問學任務單上寫下自己的問題,而他的問題不會被老師限製和批判,這就給了孩子們充分的安全感。在小組討論選出每組‘最好的問題’的過程中,孩子們非常投入,往往會忘記了時間。這時候,小鬧鍾響起,老師打斷了孩子們激烈的討論過程,讓孩子們能夠迅速冷靜下來,意識到該進入下一環節。最後,討論的過程是大腦高度運轉的過程,有些同學情緒激動,往往會打斷別人的講話,這時候老師會用‘仔細聽’的口令提醒他學會傾聽,同時,也讓他在緊張的思考中有了放鬆和喘息的機會,保持更好的學習的狀態。”



時珠平主任對四位老師的發言進行歸納、點評、提煉和反問,他以風趣幽默的語言串聯起整場沙龍,在與時珠平的對話中,幾位優秀教師的思維碰撞出火花,對兒童問學認知的深刻探討感染了在場所有人。


教育專家建言

為兒童問學未來再添助力


南京市中華中學附屬小學校長潘文彬


中華附小校長潘文彬作為“兒童問學”課題主持人,做《“項目化學習視域下兒童問學課堂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組中期成果彙報展示》。“無論是《學記》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孔子的名言‘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都證明了兒童問學課堂是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生長出來的。”潘文彬介紹道:“1515年,明代大思想家王陽明在南京‘龍江問學’,提出‘心外無物’的觀點,奠定了‘知行合一’的理論基礎。我校始建於光緒31年,原名‘龍江學堂’,位於當年王陽明在南京‘龍江問學’處。為了傳揚先人的思想,我校於2014年開始進行‘兒童問學課堂’的實踐研究。因此,兒童問學課堂是傳承,更是發展;在實踐,也在創新;在梳理,亦在展望!”


江蘇省教育學會名譽會長楊九俊和南京大學教授呂林海對本次成果彙報會予以肯定。


江蘇省教育學會名譽會長楊九俊


楊九俊會長就《梅蘭芳蓄須》一課提出了“問向”“問點”“問法”和“問答”四點建議,其中“問向”即問對方向,“問點”即是用一個個問題的點打開斯維之門,“問法”是找到合適學生心理特點的提問過程,“問答”即是回到問題本身,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南京大學教授呂林海


“當高水平的問開始發生時,說明一個人的思維開始了。而提問之後,思考的過程更珍貴。”呂林海教授也對兒童問學課堂的進一步發展提出關鍵性建議:“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是如何摸索其答案的?老師如何幫助學生解決困惑?期待中華附小能把所有的成果凝練再凝練。”


建鄴區教育局副局長馬峰


“今天上午我聽完課,感覺我們的‘問學課堂’不僅有了自己的理念,還有了自己的模式和課堂工具。”建鄴區教育局副局長馬峰表示對本次成果彙報會中中華附小取得的進步予以肯定,同時也寄予了更高的期待:“很高興今天現場來了這麼多中小幼學校的一線教師,希望我們的基層教育者用屬於自己的思考時間,去研究新的課題。也希望中華附小能把兒童問學研究的課題,向終身領域躍進,向中國的教育教學成果獎衝刺。”



通訊員:許紅

文字/編輯:賀東婷

攝影:朱思琪

特別聲明:本文為揚子晚報新媒體平台“紫牛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個人或機構觀點,與紫牛號立場或觀點無關。紫牛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如因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聯係揚子晚報法務部。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