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2023年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現場會在南京市小營小學舉行。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小營小學以《小學國防科技教育綜合學習的實踐探索》成功立項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一類重大項目,江蘇省教育學會會長朱衛國現場為學校頒發立項證書。
模擬“傷員救治”現場超燃
學校國防教育由來已久
據了解,小營小學1952年建校以來一直致力於國防教育。從1952年的“華東軍區空軍幹部子弟學校”到2019年再次掛牌“東部戰區空軍子弟實驗小學”,獨特的曆史淵源讓“國防意識”根植在小營師生心中。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小營小學已獲得“全國國防教育示範校”“全國少年軍校示範校”“南京市星光基地學校”等多項國防科技類榮譽稱號,校園內擁有全國唯一的東部戰區空軍青少年航空體驗館,近幾年還多次在省市區國防係列活動中獲獎。
坦克、空間站、火箭助推器……現場展示出了同學們製作的“大國重器”模型。廢紙板、棉花,甚至是樹葉都可以成為原材料。“我們不斷實驗,第3版降落傘縮小了傘麵麵積,達到了15秒降落標準。”小營學子不僅動手能力超強,他們自己研究,不斷探索國防科技裝備的奧秘。
“報告!前線有人受傷,請求救援!”廣場上,一場緊張的模擬“傷員救治”正在展開。搭帳篷做擔架,無人機偵察之後,由同學們扮演的救援隊員們穿過重重障礙抵達“傷員”身邊,用嫻熟的手法為傷員進行包紮,救援任務順利完成。
校長彙報
三大課程+綜合學習,培養新時代“小軍迷”
“基於對學校國防科技教育的多維思考和深度分析,以培育兒童的國防科技素養為目標,進行兒童國防科技素養的形象設計,依托豐富的課程資源和協同育人平台,開發相關主題係列課程,探索‘綜合學習’的學習方式,開展童心國防科技實踐行動,形成相對穩定的、可推廣、可複製的國防科技教育實踐範式;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國防意識,培養家國情懷,將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現場會上,小營小學校長戴守能進行項目彙報。
據了解,學校本次立項首先將設計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小軍迷”形象,以兒童國防科技教育普適課程、校本課程和校本活動三大課程為依托,踐行國防科技教育的“綜合學習”方式,培養新時代“小軍迷”。其中,普適課程麵向全體學生,在課程方案指導下開發和實施具有全納性、針對性和基礎性的主題課程、滲透課程和跨學科課程;校本課程以動手製作、實踐創新為主,以多種課程形態服務於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校本活動則是開展符合兒童年齡特點、受到兒童喜愛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另外,學校還將建設校內場館、校外基地以及“家校社軍”四位一體的協同育人機製作為項目實施的保障。
專家點評
三位一體,讓小學國防科技教育落地生根
根據戴守能校長的彙報,江蘇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省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馬斌,江蘇省教科院基教所所長倪娟,南京師範大學小學教育係主任吳永軍等專家在點評過程中認為,小營小學能借助自身的優勢和資源來做國防教育項目,體現了教育人的責任和擔當。三位專家認為,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學校應充分將“國防”“科技”“教育”真正結合起來,讓課程發揮真正的作用。
“小營小學本次成功申報了前瞻性項目,既是對‘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切實回應,也是學校內部發展的一次挖掘,具有時代性。”江蘇省教育學會會長朱衛國在講話中提出三點建議,首先希望研究團隊進一步理清項目要解決的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將項目推進與學生的成長結合起來;其次,要進一步將項目研究的內容體係化;最後,要努力成為優秀的項目,努力形成優秀的項目成果,在結項時有可借鑒的課程設置、可複製的課堂樣片和可參考的國防科技活動,培養創新人才。
現場,與會嘉賓為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等7家單位建成“國防科技教育實踐基地”授牌;為海、陸、空、火箭軍校外輔導員等6位“國防科技教育校外輔導員”頒發聘書;南京市月華路小學湖東路校區、南京市科利華小學、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學結成本次項目聯盟校。
通訊員 唐鎖
文字 王雪瑞 劉夢琦
攝影 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