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知識更重要的學習是關於思維方式的學習,而思維的培養需要土壤,需要具體的課程支持和每一個教學現場思維與思維的對話。
2023年10月24日至11月2日,南師附中樹人學校開展了主題為“讓課堂成為思維的場域”的新進校教師彙報課研修活動。今年入職的十四位新教師,在教學導師和教研組的指導下,展示了一堂堂精彩的彙報課,從課前設計到課後反思,無不閃現著思維的火花。
預設教學環節,培植思維土壤
讓課堂成為思維的場域,首先體現在課前的精心設計,設計有利於學生思維發展的教學流程和活動。
數學韋思瑤老師基於數學核心素養設計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和數據分析能力。
物理袁潔老師設計通過觀察、提問、實驗、推理、解釋和交流,培養學生對科學現象的深入理解、合作溝通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化學葉雨老師的課堂設計以思維發展為中心,創設生活化的情景,引導學生總結分離混合物的依據是物質性質的差異。通過分析、綜合,學生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並轉化為理性認識,提升學科思辨能力。
生物程劉竹老師根據學生對身邊環境感興趣的特點,教學中設計了用視頻方式呈現美麗的大自然和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激發學生求知欲,進而了解生物結構層次,以此培養科學思維。
實踐教學設計,點燃思維火花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各學科的課堂教學無不指向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學科思維能力的提升。
語文毛芮老師執教《走一步,再走一步》,借助表格、思維導圖等形式,讓學生體會不同描寫方法的差異,充分理解文本後,圍繞對故事結尾後續的預設及補充,對文章不定的、深層次的主旨思想展開探討。在口頭表達中,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概括等語文思維能力。
英語水冰清老師將大問題展示出來,沒有急於讓學生立刻回答,而是細分問題,讓學生在聽和說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輸入和輸出的能力。課堂最後對教學內容進行升華,讓學生理解學習與娛樂的關係,理解生活與娛樂應當保持一定的平衡,才能擁有繽紛的生活。
曆史時星哲老師創設情境讓學生理解西漢初年的社會狀況;開展小組辯論深入理解曆史事件;課堂中有層次有梯度的問題設置,一步步引導學生達成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理解統治者要關注民生,體現了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
德法劉思芮老師執教《讓友誼之樹長青》,在導入過程中,課堂采用學生較為感興趣的做遊戲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讓課堂率先調動起來。整個教學過程圍繞同學們中的一個“縮影”——小莉同學,並以她的困惑作為主情境,這些可能是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正在思考又亟待解決的疑惑點,一步步梳理和思考,分析和解答,在思維碰撞中加深對友誼的全麵思考和理性分析,提升思辨能力。
數學楊婷老師在創設的情境中,學生列出不同的方程,教師步步追問學生是如何列出來的,相等關係是什麼?讓學生發現不同實際問題所得到的方程可以相同,從而體會到建立方程的關鍵不在於問題背景,而在於找到問題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在情境中讓學生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模型,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
深化教學反思,孕育思維果實
為促進年輕教師團隊的成長,打造“人人良師,良師樹人樹全人”的生動場景,學校為每一位年輕教師配備了教學導師,新進教師和帶教導師們真誠交流,不斷反思,無不體現了思維的碰撞。
深耕思維,細作教學,必將構成一種像空氣一樣存在的思維訓練場,樹人良師必將為構建時時、處處的思維場域而不懈努力。
來源:南師附中樹人學校
編輯: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