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規民約“約”出文明好鄉風
2023-11-30 09:16:58

一紙“約定”涵養文明鄉風,緊密結合村情民情、村風民俗的村規民約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語言,如春風化雨浸潤百姓生活,引領鄉村文明新風尚。近年來,惠山高新區(洛社鎮)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各村(社區)從社會秩序、社會公德、村風民俗等方麵入手,以製定村規民約的方式加強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產生了良好的效應。

通俗易懂,條文內容接地氣

“張鎮橋地傑靈村規民約久流傳”“守紀法懂規矩個個文明好公民”……張鎮橋村的村規民約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近日,張鎮橋村村規民約入選無錫市優秀村規民約。

據張鎮橋村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4月起,為了改變以前村規民約內容繁雜冗長、條文不便記憶的狀況,張鎮橋村經過成立起草小組、擬定初稿、討論修改、張榜公示,並經村民大會通過發布等步驟,以順口溜的形式重新修訂了村規民約。新版的村規民約不僅易讀易記,而且很接地氣,內容涉及移風易俗、村民議事、文明停車、抵製違章私搭以及誌願服務等日常生活。為引導村民踐行村規民約,推進移風易俗,張鎮橋村通過先鋒驛站、“清風林”、法治長廊、“惠鄰先鋒·生活益站”等陣地建設,實現了全村10分鍾文化傳播圈,各類文明實踐、宣傳活動渠道更快捷、效果更實在。同時,探索運用“積分製+網格化”鄉村自治新方式,以積分製管理為推手,讓村民潛移默化接受社會主義傳統美德教育,引導文明鄉風。

植根鄉土,文化氣息更凸顯

“秦巷村始於明揚人文百業興”秦巷村的村規民約分為六個篇章。由秦巷村文化協會組織擬定的村規民約,凸顯了該村濃厚的人文氣息。

秦巷村有700餘年曆史積澱,最初因宋朝詞人秦觀後人移居至此而得名。2015年,秦巷村成立無錫市首個村級文化協會“惠山區秦巷村文化協會”,立足於傳播與深耕傳統文化,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其後,該協會創辦《秦巷人文》期刊、籌劃編纂《秦巷村誌》、參與論證和修繕秦巷當鋪、組織擬定《秦巷村村規民約》,在傳承文明、教化民風方麵發揮作用。近年來,秦巷村利用當鋪、村史館和先鋒驛站等陣地多點進行文化宣傳,同時以文化傳承凝聚起文明傳播的合力,以誌願服務、微觀自治等抓手,進一步引導村民踐行村規民約。

融入村景,文明新風撲麵來

走進楊西園村,平坦寬闊的環村路四通八達,幹淨整潔的民居整齊排列,村頭巷尾隨處可見精心打造的文明宣傳欄、核心價值觀主題牆繪、景觀小品等,該村的村規民約融入了村莊景觀。

近年來,楊西園村在人居環境提升上成果顯著,道路平整,綠化優美,設施完善,更重要的是人心齊了,文明新風撲麵來。楊西園村目前有8支誌願者團隊,近200名誌願者,年均開展誌願活動80餘場。誌願者們利用誌願服務、宣傳牌、入戶走訪、微信宣傳、發放倡議書等各種途徑,積極樹立文明風氣,號召全體村民以“主人翁”的意識參與美麗家園的建設,共同踐行村規民約。在楊西園村,農村新景與文明新風互相交融,繪出美麗鄉村畫卷。

特別聲明:本文為揚子晚報新媒體平台“紫牛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個人或機構觀點,與紫牛號立場或觀點無關。紫牛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如因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聯係揚子晚報法務部。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