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無錫中院開展全市法院創新項目展評會,各基層法院、中院相關部門共計19個項目參與展評。無錫市梁溪法院創新項目《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打造“全景式”訴源治理“1+9+N”新機製》榮獲二等獎。
而這,並不是這個創新做法的第一次獲獎。此前,該項目還得到梁溪區委主要領導的批示肯定,並獲得2023年度全市政法工作創新獎三等獎。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創新項目吧——
“十四五”以來,梁溪法院堅持能動司法,試點創建“黨建+網格審務工作站”,讓法官走進社區服務基層,受到群眾歡迎,但“盆景式”治理無法完全覆蓋梁溪基層的多元需求。
為此,梁溪法院創新打造了“全景式”訴源治理“1+9+N”新機製,以“全覆蓋、真下沉”為著力點,推動司法審判職能向訴訟源頭延伸,向事前預防延伸,促使矛盾糾紛止於未發,解於萌芽,以法治賦能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
黨委領導、一體推進
夯實訴源治理之基
堅持黨委領導,構建訴源治理組織建設新格局。梁溪區委政法委發揮引領作用,出台《關於加強訴源治理基層組織建設的指導意見》,在各街道成立訴源治理工作站,統籌協調開展訴源治理工作,強化組織領導、責任落實、工作推進、能力建設和督導考核,從源頭上減少社會矛盾和訴訟增量。
堅持提質拓麵,打造訴源治理“1+9+N”新機製。梁溪法院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總結提煉“黨建+網格審務工作站”試點經驗,製定《關於深入開展訴源治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將訴源治理工作方式全麵鋪開,打造“全景式”訴源治理“1+9+N”新機製。“1”就是以區矛調中心為重點,“9”就是以9個街道訴源治理工作站為樞紐,“N”就是以梁溪法院在全區建立的158個“黨建+網格審務工作站”為抓手,分層遞進、協調聯動開展矛盾糾紛前端化解工作。
堅持能動司法,探索訴源治理一體運行新路徑。將訴源治理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係統推進,9個審判部門與9個街道分別簽訂《訴源治理共建協議》,9個部門負責人擔任對接街道“法治顧問”,81名幹警下沉158個基層社區擔任“駐站法官”。通過係統布局、結對共建、力量下沉、關口前移,強化與區矛調中心、街道綜治中心、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一體化運行機製,夯實了訴源治理“1+9+N”新機製的基層組織基礎。
全域覆蓋、真下實沉
抓實訴源治理之舉
實質運轉訴調對接機製,織密多點聯動“一張網”。立案庭每周定期值守區矛調中心,積極開展重點矛盾糾紛的會商研判、聯合處置。各部門負責人和駐站法官每月下沉服務各街道訴源治理工作站、基層審務工作站和重點行業企業,當好群眾家門口的“服務員”、經濟發展的“護航員”、法治建設的“宣講員”,推動各類矛盾糾紛早發現、早化解。
充實前端化解力量,下好多元共治“一盤棋”。積極創建“人大代表調解工作室”,充分發揮各級人大代表群眾基礎好、社會威望高、溝通能力強的優勢,傾聽群眾心聲,積極化解紛爭。加強建設“調解智庫”,吸收更多“法律明白人”共同參與前端化解工作。積極引入“專業疏導機製”,適時開展心理疏導、教育調解工作,助力化解家庭矛盾。充分調動“網格資源”,破解執行查人找物難題。
建設訴源治理雲平台,打通多元解紛“最初一公裏”。大力建設開放共享的線上“訴源治理雲平台”,利用小程序集成在線調解、在線會商、在線培訓、在線立案、在線確認等各類訴非銜接服務,使得“多方同屏、隔空言和”成為可能,為實現“隱患發現在網格、矛盾化解在小區、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目標,提供了“零距離”的雲端解決方案。
訴非銜接、共建共享
做實訴源治理之效
精準發力,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常態化下沉基層社區,法律谘詢和就地化解相結合,為基層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累計駐守值班2024天,指導處理糾紛2789件,提供法律谘詢703件,提供訴訟服務825件,提供司法救助19件,發送網格協執事項300餘件,滿足群眾多元法治需求。
強化指導,規範重點領域生態。優化營商環境,指導服務企業發展。實地走訪轄區重點企業,開展“點單式”培訓會14場,向100餘名企業家傳授法律知識,提示法律風險。運用“一根網線、一塊屏幕”的在線視頻交互平台為企業進行“法律體檢”,提供“雲診式”企業法律服務30次。綜合研判審理中發現的社會治理問題,發送各類司法建議18件,規範行業生態,消除矛盾隱患。
優化職能,提升專業解紛質效。整合調解資源,基層前端化解、平台行業調解、法院專業調解共同協作,擴大調解工作覆蓋麵。優化完善“訴調一體化”工作機製,助推調解工作提質增效。2022年,梁溪區民事案件萬人起訴率同比下降7.15%,實現了源頭“控增量”目標。2023年以來,梁溪法院訴前調解成功各類糾紛2228件,訴前調解效能實現新突破。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梁溪法院將持續完善訴源治理“1+9+N”新機製,轉變矛盾化解基層治理方式,真正形成“社會解紛在前、法院訴訟斷後”的遞進式矛盾糾紛分層過濾體係,最終建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張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