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公示, 江蘇“丁氏痔科”第九代傳人丁義江成功入選
2024-02-22 16:47:42

2月19日,文化和旅遊部官網公示“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推薦人選名單,全國共958人,其中傳統醫藥門類共有56人,江蘇有兩人入選,其中一位是南京市中醫院名譽院長、丁氏痔科第九代傳人丁義江,入選項目名稱為“中醫診療法——丁氏痔科醫術”。

丁氏痔科醫術 入選非遺

說起丁氏痔科醫術,可謂源遠流長,自清代康熙39年(1700年)開始,曆經十代人傳承,至今已有300餘年曆史。丁氏痔科運用中醫辨證與辨病整體觀,采取多專業一體化模式,使用丁氏痔科係列特色技術治療肛腸疾病。其中,丁氏枯痔療法,將古代劑型及治療方法進行改進,避免了砒的毒副反應,同時提高了療效(曾獲衛生部嘉獎);改進傳統中醫痔結紮療法為“分段齒形結紮療法”,現已作為經典技術在國內廣泛推廣應用……根據丁氏痔科驗方研製的10餘種專科製劑沿用至今,長盛不衰。2014年“丁氏痔科”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為推動中醫走向國際做出了重要貢獻。

家族傳承 醫界奇跡

1956年,作為丁氏痔科第八代傳人、金陵醫派代表性傳承人,丁澤民毅然放棄私人診所的優厚待遇,將凝聚了家族數百年經驗的祖傳中醫秘方、藥物、專科器械全部捐贈給了國家,並一手創建了南京市中醫院痔科。

▲上圖為丁澤民與四子在銅像前合影,這是中國中醫藥學會第一次為一位健在的老中醫塑像。

醫院成立之初,條件異常艱苦。丁澤民傾注了畢生的心血,帶領科室發展。除了創立南京市中醫院肛腸科,丁澤民還是全國肛腸醫療中心創始人,在學術界,也是多屆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會長及名譽會長,曾任亞洲及太平洋區域肛腸會議執行主席。

丁氏很重視傳承,丁澤民的4個兒子,都擔任過院長級別職務,也被外界稱為“丁門四傑”。

丁澤民長子丁義山教授,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副會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肛腸學會會長,第二軍醫大學南京醫學院外科教研室副主任,現為南京丁義山肛腸專科醫院院長;

次子丁義江,現任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肛腸醫療中心主任,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會長;

三子丁義濤,南京大學醫學院教授,南京鼓樓醫院院長,我國著名肝膽外科、肝移植專家、中共15大、16大代表;

四子丁義林,南京市口腔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

丁氏家族子繼父業,15口之家,從醫的13人,其中繼承祖業從事肛腸科醫術的有7人,成為享譽大江南北而名聞遐爾的醫界望族,堪稱祖國醫學史中的奇跡。

          丁氏家族合影

金陵醫派 續寫傳奇

丁義江,幼承家學,70年代調入南京市中醫院肛腸科,從事中醫肛腸工作,並師承父親國家級名中醫丁澤民,成為丁氏痔科第九代傳人,後擔任南京市中醫院名譽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西醫結合主任醫師、著名肛腸病專家,第三、四、五、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丁義江教授曾擔任我國第一個中醫肛腸學會並任會長10年。

丁義江教授50餘年臨床實踐,在繼承發揚的基礎上,力主革新,汲諸家之長,創造性提出了“功能唯先”的現代中醫肛腸疾病重要診療理念,指出辨證論治為專科診治的根本,以及提出了“注重症狀,強調功能”、“局部與整體,內外兼治”的肛腸疾病診治法則。他針對四期環狀混合痔、高位複雜性性肛瘺等係列肛腸疑難疾病,創新古代結紮、枯痔掛線療法,繼承和發展中醫結紮療法、肛瘺定向分段掛線法、切開掛線縫合曠置法等中西醫結合的療法,係列療法已成為全國中醫肛腸科的經典。針對醫學難題——克羅恩病肛瘺,丁義江教授創立了“溫陽透熱,健脾泄濁”內治法,並提出“針藥並用”的方法,在全國率先組建了“便秘多專業一體化診療平台”,使慢性便秘的診療水平處於國內先進水平,與美國、歐洲等國家建立了長期國際合作項目。

此外,丁義江為傳播中醫藥文化,曾多次赴美國、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地訪問、作學術報告。2013年任第14屆亞太地區結直腸醫師聯盟學會主席,2015年任世界中醫藥學會盆底醫學專業委員會會長。

                                               (編輯毛衛昌)

特別聲明:本文為揚子晚報新媒體平台“紫牛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個人或機構觀點,與紫牛號立場或觀點無關。紫牛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如因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聯係揚子晚報法務部。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