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給大氣雲雨做“CT”
2024-07-16 15:04:21

今年4月16日,風雲三號G星已在軌工作整整一年了。它先後捕捉到“瑪娃”“泰利”等台風係統的三維立體結構,並在2023年以來的一些氣象監測中精準監測大氣三維精細結構信息,為防災減災提供了寶貴的觀測數據。

風雲三號G星的優異表現,離不開其搭載的國內首個星載“大氣雲雨CT儀”——星載降水測量雷達。過去,氣象衛星從天上拍雲圖類似於拍攝光學照片或拍X光片,隻能獲得雲雨的二維分布信息,無法精準獲得其垂直分布情況,難以得知不同海拔地區的降水強度。如今,我們研發的這部雷達,可以在太空對大氣雲雨進行“CT”掃描,獲取更精細的雲雨三維結構信息。

自主研製這部雷達,項目團隊整整花了17年時間。一群心懷航天夢的青年人先後加入、各展其才,成長為“大氣雲雨CT師”。

做科研的過程中,團隊一直秉持的兩個理念深深影響著我。一是“幹星上產品得有一顆敬畏之心”,每個環節、每個數據、每次實驗都不容失誤;二是科研“要經得住三問”:為什麼這麼做?這樣做有什麼好?不這麼做行不行?

一次係統聯試時,我所在的小組對設備進行模擬信號輸入測試。我發現,某一角度下的數值比其他角度小了大約1%。差別看上去不明顯,但我不敢掉以輕心,第一時間與組裏人員進行討論。是測試設備輸入模擬信號不穩定導致的,還是信號處理計算有問題?又或是雷達時序異常?所有能想到的環節,我們依次排查,卻發現這些似乎都符合要求。

1%的差別,困擾了我大半個月。盡管問題一直無法定位,但秉持著“敬畏之心”的理念,我從未有過“就這樣算了”的想法。肯定有什麼被忽略了!我把信號處理中的全部過程一一畫了出來,從數據流向到指令流向,梳理出每一項運算過程,拿到項目組裏討論,請大家一起審核判斷。能給大家講明白、“經得住三問”了,才能對研究理解得透徹。

辦法非常有效,問題被揪出來了——原來它藏在兩個角度切換時數據緩存的衝突裏。我馬上修改了相關程序,數值終於正常了。

在前沿、尖端科技的攻關之路上,我們遇到的問題千變萬化,這則小故事,隻是一個縮影。不過,從這件事中總結的科研經驗,令我始終牢記——敬畏科研,不放過一絲一毫的變化;直麵問題,勇於去抽絲剝繭。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目前星載降水測量雷達已通過在軌測試並在軌穩定運行,我們在密切關注雷達在軌狀態的同時,已投入到其他星載氣象雷達的研製工作。作為團隊中的“青年小分隊”,我們這代年輕人滿懷青春的衝勁與活力,在各個崗位上挑大梁、擔重任,繼續在微波主動氣象領域自主創新,為我國邁向氣象強國作出更大的貢獻。光明日報

特別聲明:本文為揚子晚報新媒體平台“紫牛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個人或機構觀點,與紫牛號立場或觀點無關。紫牛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如因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聯係揚子晚報法務部。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