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三伏天”超實用養生指南來了
2024-07-17 16:06:45

7月15日正式入伏,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來了。從傳統醫學角度來看,這也是一年中溫補陽氣、祛濕驅寒的最佳調理季節。入伏後要注意什麼?為什麼說三伏天宜養生?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主任張榮春為大家講解,關於三伏天養生的常見誤區、注意事項以及中醫的調理方法。

圖源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長夏生濕,健脾化濕

古人雲“長夏多生濕病”,中醫講究體內濕氣會受到外界濕氣的侵犯,內濕外濕是相互影響,相互轉化的。

入伏後,高溫與潮濕相互夾雜,悶熱的天氣會帶來甚至加重人體內的濕氣,對於夏季養生保健,健脾祛濕尤為重要。濕氣重易困脾,氣血不能散布到四肢,容易出現昏昏沉沉、身體疲乏、食欲不振、小腹發脹、舌苔發白等不適症狀。專家提醒,如果出現以上這些症狀,應及時就醫。

三伏天養生常見誤區

張榮春主任指出,平時很多人以為的養生小妙招,殊不知可能是在“養病”,要警惕以下常見誤區:

過度補溫陽的食物。《內經》裏說,春夏養陽,對於陰虛體質、濕熱重的人來說,多吃溫補的食物反而適得其反,容易出現上火、燥熱等症狀。

過度鍛煉發汗。鍛煉能夠通過排汗將濕氣排出,是去除濕氣的重要途徑之一,但隻需要達到微微出汗即可。高強度的鍛煉會導致大量出汗,反而會損失人體津液,造成陰虛和電解質流失。

雨後涼爽出門活動。許多人會趁著下雨過後出門散步、鍛煉,一陣雨後雖然空氣清新,暑熱消退,但是空氣裏濕度反而更高了,外部濕氣過多也會影響到人體,尤其是脾胃和代謝功能不好的人,建議在雨天減少外出活動。

三伏天養生要點

那麼,三伏天應該如何正確養生?張榮春主任從作息、內服、外治三方麵提出調理建議。

忌煩悶躁怒 高溫持續之下,急躁易怒等情緒更易引起火氣加重,擾亂心神等問題,思慮過多也會傷身,甚至誘發各類疾病,平時要學會排解不良情緒,保持好心情。

忌寒涼油膩

三伏天飲食過於寒涼、肥膩,容易損傷脾胃,要注意清淡飲食,應季蔬果攝入要適量。

食療保健調體質

三伏天可適當飲用具有調節脾胃功能、去除濕氣的代茶飲,口味相對平和,沒有那麼苦澀。可選用藿香、蘇葉等具有芳香祛濕作用的藥材;也可服用茯苓、薏仁、麥芽等健脾化濕作用的藥材;濕氣重還會影響到人身體機能運行,可以針對補充一些具有行氣作用的陳皮。日常保健食療可以煮薏米茯苓山藥養生粥,綠豆紅豆陳皮煮水喝也可以起到防暑降溫的功用。

泡腳曬背皆適宜

健脾祛濕常泡腳。一些不適宜作食療補劑的藥材可以化身足浴茶包,泡到身體微微出汗,能夠很好地刺激足部經絡,起到健脾祛濕、緩解疲勞的作用。

此外,曬背是“冬病夏治”的調理方法之一,通過陽光照射,溫通經脈。張榮春主任提醒,曬背養生也不能盲目跟風,首先需辨明體質,陰虛火旺以及濕熱體質的人群就不適合這項活動。另外,注意時長與防護,長時間暴曬會灼傷皮膚,高溫也易中暑。建議在氣溫與紫外線條件都相對適宜的傍晚曬背,有助於調理髒腑氣血,溫通經絡。

通訊員 朱嘉琪 崔玉豔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夢航


校對 王菲


特別聲明:本文為揚子晚報新媒體平台“紫牛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個人或機構觀點,與紫牛號立場或觀點無關。紫牛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如因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聯係揚子晚報法務部。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