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肺癌術後不及時隨訪,3年後確診肺癌晚期 !專家呼籲:隨訪不能“隨意”
2024-07-17 16:45:27

“您的治療已經結束了,一定要記得按時隨訪複查。”醫生常常在癌症患者出院時這樣叮囑。而其中,不少人隻記得前半句,忽視了後半句,把隨訪變成了“隨意”。等到身體出現不適時再檢查,往往癌症已經複發或轉移,錯失了最好的治療機會。江蘇省腫瘤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張治主任醫師遇到不少這樣的病人。他經常提醒患者,癌症容易複發和轉移,出院並不意味著治療的結束,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痛,定期隨訪千萬莫大意!

張治醫師在手術中

早期肺癌術後不及時隨訪,3年後確診肺癌晚期

確診癌症時萬分緊張,治療時積極配合,回家後卻把醫生的叮囑拋到腦後。70多歲的王大爺(化名)就是這樣一名患者,3年前他因早期肺癌在張治主任處接受手術,恢複得很好。出院後第一年按時到醫院隨訪,後麵2年感覺越來越好就沒把複查的事放在心上。近期因為咳嗽胸悶,再查胸部CT時,發現雙肺結節伴縱膈淋巴結轉移,已經為Ⅳ期肺癌,隻能接受全身治療。

當天張治接診的另一位老病人陳大叔(化名)則剛好相反。他10年前肺癌手術,術後第4年隨訪發現轉移,及時手術後很快恢複。他雖然平時大大咧咧,好像沒把自己當癌症患者,工作生活都沒耽誤,但是每到隨訪時間,都會主動和醫生聯係前來複查。張治說,那些生存期很長的癌症患者,並非都是一帆風順的。其中不少人出現過複發和轉移,他們和陳大叔一樣,通過定期隨訪及時發現和幹預,贏得了黃金治療時間,獲得了理想的治療效果。

定期隨訪能夠早期發現癌症複發或轉移

隨訪,其實就是癌症患者的定期複查。張治介紹,癌症是容易複發轉移的一類疾病。經過治療後,患者體內的癌細胞不一定會完全被清除,某些部位可能還潛伏著未被發現的病灶和微轉移灶。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腫瘤可能再次“興風作浪”,造成複發或轉移。所以說,癌症患者的康複是一場馬拉鬆,出院並不代表著治療的終結,定期隨訪則是保證患者不偏離馬拉鬆“賽道”的關鍵。

通過定期隨訪,讓醫生準確地評估當前治療的效果,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幫助早期發現腫瘤複發或轉移的“預警”信號,實現早診斷、早治療;及時處置患者居家時遇到的生理、心理、生活、運動等各類問題,幫助患者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相反,沒有按期隨訪的患者,很難察覺到癌症的複發或轉移,等到出現明顯不適時再來就診,導致病情延誤,往往已經到了癌症的中晚期,治療效果會大打折扣。

癌症患者隨訪時間有講究

張治說,癌症的不同分期、治療後的不同時間段,有著不同的複發風險,隨訪時間也不同。通常大部分的癌症複發都在診斷後5年內,前5年的隨訪特別嚴格。他以肺癌為例,早期肺癌患者接受手術切除或局部放療後,每3-6個月隨訪一次;3年以上,每半年隨訪一次。局部晚期(不可手術切除)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放、化療結束後,前3年每3-6個月隨訪一次 ,4-5年每6個月隨訪一次;5年以上,每1年隨訪一次。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全身治療結束後, 每6-8周隨訪一次 。隨訪時醫生會進行病史、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腫瘤標記物檢測等檢查。張治特別提醒,一旦患者出現症狀惡化或有新發不適症狀的,應該立即到醫院就診。

隨訪前請做好這些準備

很多患者認為醫院的電腦中保留病史記錄,門診醫師會很容易搜索到自己的治療信息,兩手空空地就來複診了。其實醫生每年要治療數百個病人,很難精準地記住每位患者的情況;而且大多數患者都經曆了綜合治療,在多個科室治療過,病曆資料豐富,醫生在短時間內很難精確地搜集到相關信息。在問診時很多患者和家屬的記憶和表達不夠準確,不僅耽誤診療時間,還會影響醫生的精準判斷。

張治說,患者隨訪前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一是詳實的病史資料,包括每次的出院小結(特別是最後一次)、病理報告、術後第一次以及最近一次的影像資料等,便於醫生迅速全麵地了解情況;二是隨訪信息表,有經驗的患者會自己製作隨訪登記表,動態記錄每次隨訪時間、檢查結果、異常情況及處置方法,以便醫生做出科學的評估;三是谘詢提綱。患者居家時遇到的問題,營養,運動,止痛,用藥等方麵,隨時記錄下來,就診前整理成提綱,醫生根據提綱給予精準的指導,可以明顯提高就診的效率。

通訊員 胥林花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於丹丹

圖片 吳夢然

校對 盛媛媛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