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網紅參與國際傳播的可能性研究
2024-07-18 10:38:27

編者按:曆史上中國人形象一般由遊曆者、記者、導演等傳播者進行“他塑”,文學、新聞、電影等傳統媒介成為“他塑”的傳播形態。社交媒體出現後,一種較為新穎且具獨特影響力的傳播形態開始出現,即微博、抖音、西瓜視頻上擁有巨大粉絲量的外籍網紅,這一群體通過分享在中國的日常生活和文化體驗,成為以“他者”視角傳播中國人形象的新興力量。彭華新教授和博士研究生李海敏在《傳媒觀察》2024年第6期刊文,發現在敘事過程中,外籍網紅創新使用采訪對話、實拍記錄、劇情演繹的形式策略,靈活運用語言符號、非語言符號,客觀、真實、生動呈現了中國人的多元形象。由此反思中國的國際敘事,亦可通過借用他者視角來創新敘事模式、呈現立體中國、尋求文化共性、降低文化折扣。

形象是作為文化的“他者”對異域或異族進行的描述,通過“自我”與“他者”、“本土”與“異域”的差異來確認自身身份及所處的文化、社會和意識形態空間。形象建構分為“自塑”和“他塑”,“自塑”側重本國視角,“他塑”強調本國以外的“他者”視角。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吸引了眾多外籍人士前來學習和工作,他們觀察和參與了中國的日常生活。“微博、微信等社交活動有大量外籍人士參與,大量爭端被‘搬運’至海外社交媒體,並翻譯成英語形成國際輿論”,在這一過程中,他們探討輿論熱點及中外文化爭端,成為擁有粉絲量和話語權的“洋網紅”。

從媒介實踐來看,外籍網紅雖然活躍於抖音、微博、西瓜視頻等中國社交媒體,但仍具備參與國際傳播的可能性,一方麵,從粉絲量來看,“洋網紅”吸引了大量在華外國人的關注。另一方麵,大部分“洋網紅”的作品在海外社交媒體同步,並且標注英文字幕,如“歪果仁體驗派”“歪果仁研究協會”“我是郭傑瑞”等賬號均有英文版作品同步於海外。在評論、轉發的環節可以發現,很多海外華人熱衷於觀看此類型內容,並且在圍繞內容衍生的社交中形成話題域,從而吸納不同民族網民的參與。

外籍網紅作為中國文化的親曆者,能以“他者”視角進行在地化的國際敘事,顯現出新興的國際傳播力量,具體表現為:第一,其外籍身份彌補了國內傳播的“他者”缺位,有助於改善中國人形象“自塑”中“自說自話”的狀態;第二,其民間身份和生活化敘事,有效彌補官方宏觀“自塑”的不足;第三,部分外籍網紅在來華之前已形成了對於中國人形象的既有認知,來華後重構形象認知,並展開文化反向輸出,有利於國內受眾對自我形象的再審視和國外受眾對中國人形象的再認識。

一、文獻綜述

曆史上,歐洲人在特定時期根據自身需求和願望,將中國和中國人描繪成富庶與貧瘠、發達與落後、聰慧與愚笨、美麗與醜陋、強大與虛弱、誠實與狡詐等相互對立的特性。13至18世紀西方出於對中國土地與財富的渴望、政治製度的欽羨、曆史和文化的敬仰,中國人在來華傳教士的著作中被描繪成文明智慧和道德秩序的典範。18世紀中後期,西方的中國熱開始退卻,中國封建農業文明和清王朝衰落,資本主義文明在西方興起,西方對中國人形象的描繪開始轉向負麵。如今,隨著文化的全球化發展和媒介技術的進步,外籍網紅在社交媒體平台利用短視頻分享在中國的經曆見聞,成為建構中國人形象的新興群體。

關於外籍網紅的研究,有學者提出“轉文化傳播”概念,包括兩方麵內容:一方麵,他們將本國的文化介紹給中國受眾;另一方麵,他們在中國本土“就地取材”,從他者的視角出發,向中國受眾詮釋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這種外國人對中國文化進行加工再生產,轉而輸出給中國受眾的傳播新路徑,是全球傳播語境下“轉文化傳播”的寫照。也有學者認為外籍網紅應該屬於一種國際傳播,從跨文化傳播視角來看,外籍網紅具有對內拓展文化視野、對外拓展交流渠道的積極作用,但部分外籍網紅的不正當觀點也會導致在傳播中出現強化偏見、激發衝突等消極影響。因此,本文主要探討社交媒體平台外籍網紅對中國人形象的建構及其參與國際傳播的現狀反思。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問題

據筆者觀察,抖音平台外籍網紅創作的短視頻數量較多,創作類型多樣。本文綜合考慮外籍網紅的國籍、職業背景、內容特色等要素,根據以下三個標準選取10位外籍網紅,對其創作的短視頻內容展開分析:1.平民身份;2.內容優質;3.有一定影響力。

本文遴選的研究對象都有在華學習、工作或生活的經曆,精通漢語,熟悉中國風土人情,能用流利的漢語甚至方言與中國人交流。筆者按來華經曆將其分為來華留學、在華工作、在華定居/中外聯姻三類。來華留學的“歪果仁研究協會”和“歪果仁體驗派”以留學生群體為主創,內容以反映中外差異的文化體驗為主,常以采訪對話的形式進行。來華工作的“吳雨翔”“我是郭傑瑞”“大白教外語”“芮丹尼”“伊博”擁有自由職業、創業者、演員、教師等不同職業背景,他們用特色的內容如挑戰探索、社會熱點、旅遊體驗、日常生活等記錄自己在中國的所見所感。在華定居的“意大利的伯尼”“埃尼斯”“韓國歐尼金金”以外國女婿或外國媳婦的身份在中國生活,中外聯姻涉及文化差異和文化融入問題,由此引發的一係列戲劇性、趣味性的日常成為此類外籍網紅創作的主要內容。筆者篩選了10位外籍網紅近3年的內容,共收集409個短視頻進行研究。

結合文獻梳理與研究對象分析,外籍網紅成為建構中國人形象的新群體,在社交媒體平台通過短視頻記錄生活日常和文化體驗,成為建構中國人形象的新形式和新視角。外籍網紅跳出中國人自媒體的主體性話語方式,以民間身份的“他者”視角參與國際敘事和中國人形象建構,在可信度和接受度方麵有著獨特優勢。但由於語言障礙、文化差異、文化霸權等因素,受眾在國際敘事中容易產生文化理解上的扭曲、誤讀和偏見。基於以上先驗性認知,本文想要探究如下三個問題:第一,作為一種可塑性表征,外籍網紅在國際敘事中建構了怎樣的中國人形象?第二,作為一種敘事策略,“洋網紅”是如何建構中國人形象的?第三,作為一種國際傳播現象,“洋網紅”建構中國人形象的背後存在哪些文化衝突與隔閡?

三、形象表征:偏見與多元

(一)國民外貌形象:刻板印象與多元認知

外貌形象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最顯著的外在標誌。從收集的材料來看,外國人對中國人的外貌形象有不同的認知和審美差異。他們認為東方人身材瘦、皮膚黃、眼睛小,典型“東方”長相就是細長眼、單眼皮、高顴骨、寬下頜。這種刻板的認知偏差和“東方”審美源於文化差異和認知差異,以及西方大眾媒介的突出呈現和刻意描繪。從外籍網紅短視頻文本可以發現,那些對中國人外貌形象擁有多元認知的外國人,或擺脫了西方標準用一種包容和開放的心態評價中國人,或根據與中國人的真實接觸和實地觀察描繪中國人。整體而言,“洋網紅”短視頻呈現的中國人外貌形象既有刻板認知因素,又並存了多元認知。

二)國民性格特征:正麵、中性與負麵

國民性是一國之民的共同特性,這種特性指向國民的群體人格,因此國民性又稱“國民性格”或“民族性格”,指特定曆史階段一個國家的國民所共同具有的思想觀念、心理特征和行為方式。在本文梳理的材料中,外國人對中國人性格評價褒貶不一。在談及中國人與外國人性格的不同之處時,很多人提到中國人“內斂”“知足”“謙虛”等特點,也有人指出“中國人說話表裏不一”“做事功利”。從外國人的評價可以看出,中國人的性格是兼具多元麵向的,既具有正麵的如“熱情”“善良”“堅韌”,又包括相對中性的“老實”“內斂”,以及負麵的“虛偽”“麻木”等缺點。從“洋網紅”的旁觀者身份觀照自身,中國人的性格是一體多麵的存在,國民性格深受文化模式、所處時代和環境的影響。

(三)國民精神特征:團結、務實與創新

國民精神是一個國家的國民在價值取向、道德水準、民族精神等方麵的綜合體現,是反映國民精神狀況和文明素質的標誌。從對經驗材料的梳理得知,多數外籍網紅提到中國人的“團結”“務實”“創新”精神。如關於“團結”精神,不少人提到“中國有56個民族,而且能夠和睦相處”;關於“創新”精神,很多人稱“這個民族的科技創新能力正變得越來越強”,中國的移動支付、淘寶、外賣等創新性的產品或服務給他們帶來了高效、便捷和驚喜的體驗。在“洋網紅”的短視頻中,中國人的精神形象呈現出積極正向的特點,這與中國近年來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密切相關。

四、敘事策略:形式策略與話語策略

(一)形式策略:采訪對話、實拍記錄、劇情演繹

新媒體時代,講好一個故事,除了新穎的故事內容,巧妙的敘事形式至關重要,“洋網紅”在國際敘事中,通過中外文化差異及獨特體驗的內容吸引受眾,借助采訪對話、實拍記錄、劇情演繹的敘事策略,客觀、生動地呈現中國人的多元麵貌。

1.采訪對話:采訪對話中采取平視對等視角,避免單向“獨白”,屬於一種彙聚“多元”聲音且較為客觀的敘事方式。多位外籍網紅通過采訪對話的形式邀請不同的外國人討論關於中國及中國人的相關話題,在互動中了解外國人對中國人的多元評價。相較於官方媒體的單向宣傳和自說自話,“洋網紅”通過采訪對話的形式給來華普通外國人發聲和交流的機會,了解他們對中國人的刻板偏見及真實看法。通過采訪對話讓我們聆聽到世界人民對中國人的真實評價,客觀展現中國人的多元麵向,借此審視和完善自身,反思和改進中國人形象傳播的方式和方法。

2.實拍記錄:在中國人形象“他塑”文本中,西方文學著作的描繪具有主觀性,電影媒介的刻畫具有虛構性,新聞媒介的描述具有偏見性,但實拍記錄的短視頻文本具有相對真實的影像形態,並能夠在社交狀態下隨時進行主客觀糾偏和真實性修正。在這一前提下,外籍網紅能夠使用短視頻記錄在中國的真實經曆,對中國人的現實生活及形象進行客觀實在的還原。外籍網紅通過實拍記錄的敘事形式親眼見證和還原了中國人的真實生活和多元樣貌,由此建構的中國人形象更加立體和真實,更容易引起海外受眾的關注和理解。

3.劇情演繹:敘事本質上就是講故事,劇情演繹是一種較為生動的講故事方式,通過對場景設置、人物角色、戲劇衝突、服飾道具的設計來揭示主題或反映社會現象。原始材料顯現,多位外籍網紅采用劇情演繹的方式再現中國人的生活日常,生動展現中國人的多元麵向。如“伊博”演繹了中國人不同段位的搶買單行為,生動演繹了中國人愛麵子的品性。“埃尼斯”演繹了中國人不同級別的看熱鬧劇情,彰顯了中國人喜歡圍觀的特點。外籍網紅通過劇情演繹的敘事形式使中國人形象更加生動、鮮活和豐滿,使海外受眾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下全麵了解中國人。

二)話語策略:語言與修辭

就敘事本身而言,主要包括兩個層麵,一是形式層麵,二是話語層麵。外籍網紅作為具有異域身份且熟練掌握中文的國際敘事者,通過對語言和修辭的靈活運用,將異域的“陌生”語言進行本域的“熟知”處理,幫助在華外國人克服對異域文化的理解障礙。

1.語言符號與非語言符號:“洋網紅”在進行國際敘事時常采用語言符號與非語言符號相結合的方式表達觀點。語言符號是一個民族文化得以發展延續的直接載體,也是民族共同體的重要標誌。雖然外籍網紅精通漢語,但海外受眾不一定都聽得懂漢語,為便於海外受眾理解,部分博主會使用本土語言加英語字幕的形式進行傳播。一些精通中國方言的博主,也會在漢語的使用上突出方言特色。關於非語言符號的使用,“洋網紅”在創作內容或表達意見時會使用大量肢體語言和表情動作,以此強化觀點。兩者的結合有利於促進異域對象對傳播內容的理解、認同和接受。

2.對比與反諷:修辭是指人們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有意識、有目地組織建構話語和理解話語,以取得理想交際效果的一種語言交際行為。語言在人際交流中發揮著主導作用,人們通過使用修辭促進彼此之間的理解。在國際敘事中,通過修辭這一文化共性縮小或遮蔽文化間的差異,增進對異域文化的了解。從整理的材料來看,外籍網紅常運用對比和反諷展開對異域文化的解讀。比如通過中美扶貧措施的對比凸顯中國人的團結和務實;通過演繹騙子騙錢的劇情,反諷部分中國人的虛偽和貪婪。利用對比鏈接異域文化呈現中國人與外國人的不同之處,借助反諷演繹中國人的不同麵向,幫助在華外國人在差異和變化中認識中國人。

五、外籍網紅參與國際傳播的可能

(一)以他者視角客觀言說自己

如果說中國人形象的官方“自塑”帶有宣傳色彩和刻意美化傾向,外國主流媒體的“他塑”缺乏事實基礎和存在抹黑嫌疑,外籍網紅作為在地體驗中國日常生活的民間“他者”身份,則顯得更為客觀真實。因此,“他者”是傳播國家形象的重要群體,從“他者”視角展現文化差異和促進文化理解是最佳方式之一。眾多外籍網紅以在地化的方式言說他們親眼見證的真實中國,形成對中國文化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的解讀。主流媒體應積極尋求和助力優質外籍網紅的發展,提升他們的知名度,幫助他們在國內外獲得更高的人氣和更多的關注,促進外籍網紅向在華外國人和海外華人輸出正向且多元的中國文化。

(二)以多維敘事呈現立體中國

以目前的困境而言,中國人形象的國際化敘事過於宏觀化、嚴肅化和說教化,且呈現維度相對單一,容易引發海外受眾的抵製心理,致使傳播效果大打折扣。外籍網紅通過民間敘事聚焦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創新使用采訪對話、實拍記錄、劇情演繹的形式策略,靈活運用語言符號、非語言符號與修辭話語策略,客觀、真實、生動地呈現中國人的多元麵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文化隔閡,提升了在華外國人和海外華人的接受度。借此反觀中國的國際敘事,可進行多維度的創新:第一,在敘事主體維度,積極吸納多元主體加入國際傳播隊伍;第二,在敘事內容維度,以更加接地氣的議題拉近與海外受眾的心理距離;第三,在敘事形式維度,綜合運用多種敘事方式、藝術形式等進行創作;第四,在敘事語言維度,要了解各地的語言及文化,優化語言符號的轉譯,同時注重使用非語言符號進行補充和強化。

(三)以文化共性降低文化折扣

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們在事實認知、宗教信仰、價值觀念等方麵存在較大差異,正是這種差異致使國際傳播存在文化折扣。文化折扣是指因文化背景差異,國際市場中的文化產品不被其他地區受眾認同而導致其價值減低。外籍網紅通過選取人們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引發人們關注和討論,利用共通的修辭和非語言符號調節修飾文化語言的轉譯,降低傳播中的語言隔閡,提升內容的接受度。人類文化之間存在一定的共性,可充分利用這些共性架起文化溝通的橋梁,通過聚焦人類目前麵臨的共同問題,借用人們共有的價值觀,引起文化交流中的價值共振。

(四)以互動反饋加深文化認同

文化認同來自於不同文化對本文化的評估和判斷,與特定的文化模式相聯係,呈現了文化成員之間對於共同文化的確認程度,是個人和群體界定自我、區別他者、加強彼此的同一感以凝聚成擁有共同文化內涵的群體標誌。可見,文化認同不僅包括同一文化群體對本民族共有文化的認同,還包括對其他民族文化的共有認識和理解。“洋網紅”通過采訪對話,了解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既是一種文化交流也是一種文化反饋。社交媒體為文化交流提供了技術基礎,形成了不同國家受眾之間的文化溝通場域,在國際傳播中不能隻顧及文化的單向輸出,或隻關注國與國之間政治層麵的互動,更重要的是不同國家人與人之間在社會生活層麵的交流,這種切實的互動和溝通有助於加深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六、結語與討論

研究表明,民間“洋網紅”具有參與國際傳播的可能性,他們借力國內外短視頻和社交媒體平台,憑借生動的內容和獨特的視角,發揮了官方媒體所起不到的作用,傳播影響力甚至超過專業的傳播機構。目前中國社交媒體平台上“洋網紅”的親和力能夠對中國國際傳播發揮獨特的作用,流行於國內社交媒體平台的“洋網紅”通常會將內容同步到海外賬號,這就使“洋網紅”建構的中國人形象具備了“出海”的通道。在此基礎上,“洋網紅”以“他者”視角言說自己,具有巨大的國際傳播潛能。

——————————————————————————————————

(載《傳媒觀察》2024年第6期,原標題為《國民素描與國際敘事:社交媒體中外籍網紅的他者視角研究》。全文約12400字,此為節選,注釋從略,學術引用請參考原文。“傳媒觀察雜誌”公號全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bOyphhNO0mt1XB4HHAXK0Q

【作者簡介】

彭華新,深圳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深圳大學傳媒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李海敏,深圳大學傳播學院博士研究生

特別聲明:本文為揚子晚報新媒體平台“紫牛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個人或機構觀點,與紫牛號立場或觀點無關。紫牛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如因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聯係揚子晚報法務部。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