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新設的“慢性難愈性傷口診療中心”,成功挽救一名長期飽受複雜且難以治療的縱隔感染病痛折磨的患者,為那些在手術後遭遇傷口愈合困難、麵臨長期身心煎熬的患者群體,點亮了新的希望之光。
23年抗病路,生活苦不堪言
王先生(化名),現年51歲,自28歲起便與病魔抗爭。2001年,他因胸腺惡性腫瘤在省內某醫院首次接受“正中切口腫瘤切除術”。38歲時,因腫瘤複發,他再次在外院接受“γ刀放療”。2015年,因“胸腺瘤複發伴重症肌無力危象”,他第三次接受手術,包括“右肋下切口縱隔腫瘤切除+心包剝脫+肺修補術”,並因胸腺瘤侵犯心包,加行了“心包剝脫術”,植入約7*7cm的滌綸補片以修補心包。
禍不單行,44歲時,他胸口正中的切口出現了膿包,雖在外院進行切口引流,但效果不佳,最終隻能取出部分支撐鋼絲。46歲時,胸腺惡性腫瘤再次複發,並伴有重症肌無力危象,嚴重到需氣管插管維持生命。在服用靶向藥物治療胸腺惡性腫瘤的同時,縱隔感染也如影隨形,最終不得不將所有支撐鋼絲取出。然而,手術後切口竟形成了嚴重的竇道,這是一種因機體組織壞死而形成的粘膜盲性管道,深及脊骨,持續有膿液流出。
自28歲以來,王先生因病情纏身,一直未能重返工作崗位。他經曆了4次外科手術,放療、靶向藥物治療及切口引流,醫院幾乎成了他的第二個家。胸口的巨大竇道持續排膿,遷延不愈已逾9年,去年以來還時常伴有發熱,這表明他的縱隔內始終處於感染狀態,令他苦不堪言。
慢性難愈性傷口診療中心帶來希望
經人引薦,王先生慕名來到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慢性難愈性傷口診療中心求治。經南醫大二附院院長李慶國教授細致檢查,確診他患有嚴重的縱隔感染。這是一種凶險的化膿性疾病,其壓迫心髒、大血管的能力可嚴重幹擾正常的血液循環,並妨礙呼吸功能,極端情況下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
王先生的感染區域位於胸腔核心區域,緊鄰心髒和大血管,治療難度極大。由於感染曆時漫長,王先生的治療充滿挑戰,手術方案的選擇及手術過程的精準度直接關乎他的生死。
縱隔感染的治療極為複雜,涉及多個相鄰髒器和錯綜複雜的解剖結構。治療不僅需要強效抗生素的支持,更需手術徹底清創。王先生的情況尤為棘手,23年間多次惡性胸腺瘤外科大手術、放療、靶向藥物治療的病史,以及感染引起的巨大竇道,均對心髒及主要血管構成嚴重威脅。手術麵臨重重困難,但李慶國教授團隊毅然決定迎難而上。
知名專家會診,精準手術獲新生
為此,李慶國教授特邀切口感染領域的全國知名專家——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的高永順教授前來會診。經過多次術前深入討論,高永順與李慶國團隊共同決定為王先生實施一次性徹底清除病灶的手術。
手術方案采用“縱隔病損切除術+胸大肌瓣轉移術+胸廓成形術”,要求極高,每一步都需環環相扣,不容絲毫差錯。術中,當手術鉗夾出竇道感染的胸骨時,隻見胸骨下方藏著一塊飽浸膿液的滌綸布。李慶國教授用鑷子小心翼翼地將其取出,發現縫合滌綸布的縫線與周圍腐爛組織間已鬆動,此時一股暗紅色的血液湧出,竟是感染腐蝕導致的右心房破裂出血!高永順教授與李慶國教授立即用碘伏紗布填塞止血,同時進行胸大肌肉填塞,再嚴密縫合,終於化險為夷。僅用時1小時,手術團隊便成功清除了感染源,並為王先生進行了必要的心髒修複,手術取得圓滿成功,一舉解除了王先生多年來的痛苦。
王先生(化名)來院複查時與醫護人員合影
術後,王先生需嚴格臥床2周,並接受4到6個月的抗生素治療及胸帶固定1個月。術後第二周,他便能下床活動,拆線後切口愈合良好,困擾他9年多的切口終於痊愈。複查時,王先生激動地表示“我這前半生,一直在和病魔抗爭,無法脫身。感謝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醫生們,是你們的精湛醫術,讓我終於能夠重新擁抱正常生活。”
為了滿足全國範圍內此類患者的就醫需求,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新設立了麵向全國服務的慢性難愈性傷口診療中心。該中心特別聘請了全國知名的切口感染領域專家高永順教授擔任顧問,醫院院長李慶國教授擔任診療中心主任,通過整合優質資源與技術力量,構建了一套係統化的診療體係。專注於解決那些經久不愈、難以通過常規手段愈合的各類手術傷口問題,旨在為患者提供個性化、高效且全麵的診療服務方案。同時,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將持續致力於探索更為先進的治療方法,以期為更多的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通訊員 時喬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於丹丹
校對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