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工程院黑龍江省糧食產能提升院士行活動舉行。鄧秀新、劉旭、張守攻、陳溫福、金寧一、張洪程、蔣劍春、包振民、張佳寶9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走進黑土地,圍繞糧食增產、黑土保護等關鍵領域開展調研。
“如果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不起來,農民的腰包很難鼓起來。如何增加糧食的附加值、調整產業結構,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劉旭提出建議。專家們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為實現黑龍江省千萬噸糧食增產計劃注入科技動能。
糧食增產存在很大潛力
記者跟隨院士們腳步來到黑龍江農科院科技增糧示範田,發現大豆單產提升示範田和大豆病害綠色高效防控技術示範田成為院士們關注的焦點。
“今年初,我們實施了百縣(場)千村(社)科技增糧示範工程,敖其鎮大豆單產提升示範田共計500畝,主要種植了省農科院自主選育的大豆品種‘綏農52’。”黑龍江省農科院科研人員介紹了示範田的管理情況和技術模式。
院士們邊走邊看,對黑龍江省農科院通過優選品種、菌肥培土、大壟密植等一係列科學管理措施取得的成效,給予高度評價。
2023年黑龍江省糧食生產實現“二十連豐”,連續14年居全國第一。張洪程認為,黑龍江是糧食產糧大省,但糧食單產水平仍有挖掘空間,“在黑龍江省開展的糧食作物高產創建、綠色高產高效創建行動中,連片豐產方驗收的實產是全省均產的140%—250%,這裏每年都湧現出一批糧食超高產典型,說明黑龍江糧食單產存在很大的增產潛力。”
如何挖掘糧食單產潛力?“黑龍江地區由於緯度較高,熱量資源有限,農作物生長期相對較短。”張洪程建議,黑龍江可采取多種有效的人工增溫技術,盡可能使作物早播,可更充分利用有限的熱量資源而實現高產。此外,他還建議黑龍江省相關科研機構通過研發應用作物育秧移栽高產栽培技術,選用耐寒早播、後期耐低溫和耐旱耐澇漬的豐產優質作物品種,通過加強中高端農機選型與優化配套應用等方式提升糧食單產。
打響“黑土糧倉”科技會戰
“東北黑土地區域糧食產量占全國1/4,商品量占全國的1/4,糧食調出量占全國的1/3。”在近期舉行的黑龍江省糧食產能綜合提升院士龍江行懇談會上,張佳寶表示,“東北黑土地是我國‘耕地中的大熊貓’,也是我國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守護“黑土糧倉”的科技會戰已悄然打響,以秸稈還田為核心的黑土地保護旱田“龍江模式”和水田“三江模式”,被列為全國黑土地保護主推技術模式進行推廣。其中,“龍江模式”已在適宜區推廣4730萬畝,據統計,糧食單產可提升10%以上。
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也是院士們聚焦的問題之一。“農作物從離開土地到餐桌之間的增值很大,但目前黑龍江農產品的品牌價值仍有上升空間。”鄧秀新建議,黑龍江省在提高糧食產能的同時,在產業鏈、價值鏈上做文章,把一部分精力放在產後銷售,不僅讓年輕人返鄉後有事做,還能形成農產品品牌效應。
黑龍江省副省長張起翔表示,黑龍江省將通過谘詢指導、聯合攻關等方式,邀請院士攜手培養農業科技領軍人才,提升農業科研創新能力。光明網